English

“插图珍藏本”靠什么让人“珍藏”?

2001-04-1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张志雄 我有话说

近期的市场上,各种将经典书籍配画再版的“插图珍藏本”掀起燎原之势,成为上架图书的新宠。其精美的包装和考究的插图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,而其价格和销量也携手飙升,傲然俯视处境尴尬的“纯文本”。就像任何一件新事物出现之初那样,人们欣喜之余总免不了一番忧虑,开始了对插图珍藏本热销背后的冷静审视。

时下,图书出版业内流行一个“版本升级”的话题,简而言之就是参照国际规格重新包装经典文本做成“插图珍藏本”,从用纸、封面到插图力求体现精品观感、文化色彩和收藏价值。据经常走出国门、见过“世面”的业内人士说,中国出版物的“版本升级”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、非“升”不可的问题了。急先锋如广西师大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,前者在2000年最后的3个月内陆续“升级”出版了《文艺复兴》、《人之子———耶稣》、《美的历程》、《华夏美学》、《美学四讲》等名著,而后者推出了《川端康成文集》、《卡夫卡文集》、《莎士比亚文集》、《中国百年学术经典》等。这些“插图珍藏本”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人文社科图书的佼佼者,销售业绩也十分骄人。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曾经这样对记者说:“经过测试,证明图象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,图文书将会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文本。优秀的插图会帮助读者加强文意理解。”

正当“插图珍藏本”火爆之际,它们在阅读以及编辑中隐藏的弱点和弊端也开始露出端倪。学者陶东风说:“我总觉得一本书中出现太多的图片是一种霸权,说图片简单明白,可以调剂晦涩的文字我并不赞同。我觉得图片穿插在文字中打断了阅读的节奏,未必是一件好事,而且图片承载不了文字的内涵,对学术著作而言甚至会削弱其严肃性和完整性。”

一本装帧豪华、插图精美的图文本,自然有吸引人的魅力,但是书价实在不菲,“插图珍藏本”的售价一般在数十元之上,高到数百元也不足为奇。康笑宇(康笑宇工作室负责人,正在中央民族大学讲授西方绘画艺术课程)不无极端地说:“这种书真正的读书人买不起,实质是华而不实,单纯从商业考虑。同时,这也是一种冒险,消费毕竟要与收入挂钩,与读者购买力相适应,如果有利可图大家一哄而起,借用一句IT界的术语就会‘第一个出现,第二个死菜!’”《中国图书商报》记者唐明霞也表示出担忧:“我觉得插图本的定价太过昂贵,我对它的市场号召力存有怀疑。出版社应该对此做更慎重更仔细的探讨后,再去考虑是否大规模地做插图本。”

事实上该担忧的不光是价格,插图的编配也存在问题。由于插图本身有水平、质量高低之分,图文结合的效果也就不能一概而论,最明显的,插图如果太单调或者与文字不协调就会让人受不了。《中国图书商报》编辑阮慧勤看过一些“插图珍藏本”后,有这样一种感觉,就是很多的图有雷同之处,看得出编撰者在选择上过于随意。周国平也有类似的感慨,他说:“图和文应该是相映成趣、相互辉映的,而不能一方成为另外一方的附庸,那样就没什么意义。现有的图文书离这个标准似乎还有距离,尤其是有些比较严肃的学术著作,要配上真正与文字有互动性的图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。”周国平强调:“做给学术著作配图这个工作很艰巨!”

图书中的文字是人类精神的载体,书的灵魂跳动在字里行间;读者所需要的最终还是文字内容本身。“插图珍藏本”要想真正做好的话,就需要有关各方对图片有更强的理解和艺术感受力,让图片与文字真正协调互动,这才是“插图珍藏本”生存的依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